在证成德治的重要性时,德治论者往往诉诸建立在道德与法律多重比较基础上的道德的功用槽数最小实体状态。但这一思路把复杂的问题简化了,没有充分意识到诉求的前提与达致的结论之间的巨大鸿沟。从总体上来说,这一证成思路面临着一些一般性的问题,诸如怎样从事实判断通达价值判断、如何解释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如何证成国家介入道德建设的必要性输出机构、如何厘清国家的权限等。当我们具体考查德治论者在证成德治时诉求的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时,也清楚地发现,这些关系要么根本与证成德治无关,要么与证成德治仍有很远的距离,有些关系则进一步说明了推进法治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在证成德治时,德治论者要么完全舍弃这一思路,要么能很好地应对这一思路面临的诸多问题。
《道德的功用与以德治国》,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年03期
清初,惨烈的大事变延续既久,被迫“左衽”的文化屈辱又创剧痛深;同时,晚明的文化繁荣产生出了一大批文才卓异、思想丰富的作家。因缘际会,“诗史”的文学思想便得到了空前的发育。这个时期,思想方面的领袖,当首推黄宗羲;文坛的领袖人物,无疑是钱谦益与吴伟业。他们的“诗史”观念以及率先垂范的创作实践,都对风靡一时的“存史记事,铺陈为尚”的诗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清初“诗史”书写的风潮之所以不过二三十年就骤然消歇了,主要是由于外部与内部因素造成的:随着清王朝统治趋于稳固,社会生活逐渐“常态化”,“史材、史料”随之匮乏;同时文网渐密,更多的人对敏感话题避而远之。另一方面,“诗史”观念的内在矛盾性“诗贵隐曲,史贵直切”,限制了作家高水平创作的可能;而生硬地“以诗为史”车锁,也给诗歌增加了难以负荷之重。一成风气,免不了鱼龙混杂,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
《存史记事,铺陈为尚清初诗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2期
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社会成员获取社会地位和尊重的主要渠道之一,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国家的进步与民族复兴,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文明进程。研究发现,中国教育一直在进行着结构上的调整,普通高校机构数、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数、学前教育机构数占比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中国教育正不断向职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资源、教育活动、教育成就与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不同的发展阶段这种非均衡程度不同。未来,中国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教育与经济可持续地协调发展;要加快缩小地域经济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包容、均衡发展;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先进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推进中国向教育强国和经济强国迈进低副机构。
《40年来中国的教育及其与经济的非均衡发展》,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3期
法国于1968年开启“大学自治”运动尖嘴钳,立法者以新公共管理理念为指导,逐步充实“大学”的法律人格,努力实现大学在组织和管理上的自治。在内部治理体系中,这具体表现为“大学校长”与“行政委员会”之地位的提升,以确保“大学校长”对大学的全面领导,从而有效贯彻大学的发展规划。2007年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大学内部的行政权,同时,这也对大学教师所传统享有的“自治权”构成了威胁,引发了法律纠纷。宪法委员会及最高行政法院借此介入其中,重新确立了对大学教师之独立与自治的保障,这也驱动法国立法者在2013年再次开启了教育体制改革,以重新寻求“大学自治”与“教师自治”的平衡功率。
《法国的大学治理:在“大学自治”与“教师自治”之间》弹簧内置式机械密封正垂面,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振幅,201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