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是第19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今天上午,在重庆两江新区一个智慧工地上,展开了一次高支模脚手架坍塌事故伤害类型进行事故应急演练,包括应急管理局、医院、派出所、消防支队等多个单位协同配合。演练之后,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智慧工地安全生产以及管控背后,是一系列“黑科技”的助力。
“2020年6月22日早上十点,混凝土班组3名作业人员正在2号楼旁进行高支模车库面板混凝土浇筑,由于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和未按方案施工,导致高支模架发生垮塌,造成人员被困险情,一场紧急救援由此开始……”别惊慌,这只是中冶建工集团华侨城B20项目二标段工程高支模施工坍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现场。
在演练过程中,项目经理接到报告电话后,立即对其作出指令“立即停止现场作业、对现场进行临时封闭,禁止其他人员进入事故现场;马上拨打救援电话、拉响现场应急广播,立即启动项目部应急预案”。随后,各应急小组人员按应急救援职责分工迅速各就各位,进行救援。在整个演练过程中,包括应急管理局、安管站、医院、派出所、消防支队、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民用工程事业部各科室等涉及的各个单位处室部门协同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将被困人员救出。
据了解,此次演练的中冶建工集团华侨城B20项目也是智慧工地,实现了以信息技术实现安全管控。演练结束后,记者在该工地看到,专门设有一处安全生产体验区,包括VR安全体验馆、安全帽撞击体验等。“工人通过VR设备,就能身临其境的体验工地各种安全事故发生时的状况,从而达到更好的安全教育效果,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项目负责人介绍,工作人员戴上VR眼镜,能模拟高空坠落、坍塌等各类危险场景,这种“现实感”让一线工人在作业时更加注重安全生产。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工人在进出工地闸口时,马上就识别出他的姓名,工种,进入的时间等信息。项目负责人介绍,智慧工地采用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将传统的刷卡考勤、指纹考勤升级为人脸识别考勤、虹膜识别智能考勤,对建筑工地人员进出场信息进行采集,建立实名制管理系统,“另一方面,系统同时与银行对接,开设专户,实现工资点对点发放,通过考勤数据比对,建立工资发放台账,为施工企业对劳务人员工资的发放提供了客观依据。”不仅如此,在疫情防控期间,两江新区智慧工地APP“众智防疫”实名管理,通过网络实时更新人员信息,还能做到现场工地人员健康信息、活动轨迹等数据线上可查。
进入工地之后,工人们作业时的安全规范依然在大数据和智能化的掌控范围之中。“通过安全帽芯片实时定位追踪和现场视频监控等实现智能化管理。”项目负责人介绍,重庆市建委及项目管理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看到大家佩戴口罩情况、现场作业情况等。除此之外,在现场设备管理方面,塔吊监测系统会对塔吊司机的操作行为进行实时记录,记录塔吊每次作业起止时间、载重量、回转角度、幅度、高度以及计算所得力矩等数据。同时采取司机身份识别系统,司机通过人脸识别方式进行专属身份识别,识别通过后才可以启动塔吊系统,以及实现对塔机运行状态异地监控、远程控制。一旦运行时发生异常情况,异常数据将第一时间上传到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