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一轮机构改革,大家最关心的是怎么改,编制有没有精减?毕竟过去几年,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一些公共服务受到了影响。
从各地公布的方案来看,主要有几点。第一,调整优化重点领域机构设置和职责配置,主要是金融、科技、社会工作、农业农村、数据管理、老龄工作等领域职能机构。
国家层面,在原来的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了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而地方也对应成立了金融监管机构,比如江苏组建了江苏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不过,地级市、各区县已设立的地方金融 监管局将不再保留,这或许能够精减不少编制。
另外,不少地方组建了科创委、数据局,社会工作部等等部门,与中央对齐。当然,也有地方新设了机构,比如广西组建产业园区管理机构、能源管理机构。
第二,落实编制精减和规范领导职数要求。此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这个已经完成。
而地方党政机关人员编制精减工作,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县、乡两级不作精减要求。因此,地方编制要不要精减,精减多少,并没有要求。
目前,在北京、甘肃、湖北、广东的方案中,都提到了着力精减人员编制、规范部门领导职数。这就说明这几个省份,将对人员编制进行精减。
第三,调整完善乡镇(街道)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乡镇编制不作精简要求是对的,乡镇一级的基层人员最苦,收入最低,确实可以考虑把更多的机构编制资源向乡镇下沉。
其实,最该改革的是县一级,特别是贫困县,人口小县。去年,官媒《半月谈》发表了一篇题为《令人担忧,值得警惕——乌蒙山区A县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支出超过全县税收收入近5倍!》的文章。
这个县财政供养人员工资达26.3亿元,税收收入却只有4.4亿元。其中,在编人员15580人,工资总支出为20亿元。临聘人员28806人,工资支出4.6亿元。
1个正式编制配1.8个临时工,是真的有那么多活干,还是编制不干活,都交给临时工,想必大家都清楚。县一级不是编制不够,而是空编率很高。这个A县卫生系统共有编制2475个,实有2065人,空编410人,空编率达16.6%。
而从2020年开始,山西、湖南、青海、安徽等省份开启人口小县机构改革,提出减轻财政供养压力,精简机构和编制,山西六个县就做得很不错,机构精简了,编制也减少了。比如河曲县将3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2个,领导职数由135名减至114名。将186个事业单位整合为40个,事业编制从1964名核减至659名。
对于这些财政收入少,供养人员过多的县,不管是编制还是临聘,都应该逐步规范,减少浪费。不然,工作效率低不说,还会给财政造成沉重的负担。